找到相关内容423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二十一世纪的人生

      当释迦牟尼佛成佛时,回复原本具足最高层次的原始智慧(根本)后,不但照见宇宙人生的本体,还发现宇宙万有的现象界,都是在因缘条件和合之下而生,亦是在因缘条件分散时而灭,所谓:“有因...。由于众生所执著的自我,只是在四大五蕴和合时而生,在四大五蕴分散时而死,在生死流转中,根本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。所以佛说:“诸法无我。”   但在无常、无我的现象中,却有一个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12640127.html
  • 法华随想

    总规律,令众生不断觉悟中得大智慧,众生的权智(根本)本来具足,后得智知一切法,要在修行中不断趋于圆满,最终得一切种智。而佛的教学方法又是最为多样化的,佛在方便品中说,“佛知诸众生有种种欲,深心所著,...,一方面,利用一切机会向同修和教外信众介绍佛法。这时我意识到自己观察世界,看待宇宙万事万物的视野宽阔了,与往昔有了质的根本差别,是佛法为我点开了慧眼,眼睛亮了,立足点高了。这时我由衷的感叹啊,佛菩萨来...

    净心如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3741020.html
  • 佛法要领

    根本无明,即是根本不动。」永嘉云:〔无明实性即佛性。〕台宗云:无明体即是明,即是实相,即是法性。经中不胜繁引,皆指此着而言。初时观生灭心,不执不着,不随不断,或一味休心息虑。两法是一。常常观照,即是...觉即是证,证即是见,二名无异。此即根本,经论多名,华严谓之普光明智,即是本性寂照之用。华严云:(知一切法,即心自性,成就慧身,不由他悟。)即说此义。此成就,即为成佛。楞伽云:(如来以为身,为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1541216.html
  • 《唯心诀》解读

    执着证真如的根本而否定了别众相的差别。   106、“或迷正宗而执化门”。执着度化众生的方便而迷昧佛法正宗。   107、“或滞理溺无为之坑”。执着于法性之理,一味无为,一无所为,谓之“堕无为深坑...一心,是“总该万有,即是一心”,此一心直指真界之体,此心非佛非生,非真非妄,虽非一切而为一切根本,为事事无碍,法界圆融、一即一切的理体。“谓一中有一切,彼一切中复有一切,重重无尽,皆以心识如来藏性圆融...

    程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2741465.html
  • 法眼大師 禪著宗匠——永明延壽禪師述評

    妙法,普願一切法界眾生同證法華三昧,鹹生彌陀淨方。   16   晨朝   禮菩薩   禮阿闍黎金色世界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,普願一切法界眾生入法界門,開根本。   17   晨朝   頂佛行道 ...佛門各家思想,他的修行也兼融了教內的各種善行,但他並沒有改變他作爲禪師的最根本出發點。由此足見,永明之道,在禪而不在唯識,更不在淨土了。   在《五燈會元》卷十的延壽本傳中,還載有他的兩首禪偈。第一首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5841500.html
  • 龟川教信:华严学(一)

    庄严法界,经云:「而于第一实义中,示现种种所行事。」就是此意。这理实与缘起说无碍显现的话,那么真妄交彻,就在凡夫心中可以见到佛心,如果理实与缘起相成的话,那么福慧双修,依据根本而求得佛正。再者用理实...象征主义之哲学  华严学是「为明白的开显佛陀之自内证」,以《华严经》为根本所依之组织,其表现是象征的。佛教任何的教学,既是释尊所说的佛教(至少要想到是佛所说的法),当然皆属于佛陀悟境内容的体系化。然而...

    龟川教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2441608.html
  • 龟川教信:华严学(五)

    根本以及诸佛与众生为同一体性,同一境界,同一智海而得见发心,力说自身佛果现成等。另一面曾受多方批判,渐渐呈露出独断的见解,亦为本经为宗教体验暗,深深暗示《华严经》之意义与态度。假使他若多少能关心其传统...,毋宁说其重点是在修行之方法。即总相者,说「根本入」,总体的说是菩萨入如来智慧地。另相者,「余九入」,叙述菩萨渐次进入如来智慧地。其他四相亦准此明白解释修行之顿修与渐修。因此该论中引申「皆有六种差别...

    龟川教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2741612.html
  • 略说松本史郎对于“禅”的误解

    行无分别,又作寻思之慧,是第六意识之计度揣摩,并非真正的无分别,乃成道之‘因’。其二是根本无分别,又作正证之慧、出世无分别、总相智、根本,乃诸菩萨初悟之时体悟的真心之‘体’。其三是后得无分别,又称后得,是大乘菩萨转依此真心的清净体性,逐地进修而获得深妙智慧(此智慧有别相智、道种智、一切种智之次第),乃成道之‘果’。根本无分别即大乘佛教所说真心、自性、阿赖耶识之体性。小乘佛教注重运用...

    孙劲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0841726.html
  • 谈谈佛法、见地和科学的关系(一)

    主要表现为局部的智慧和方法,可见地则代表着根本和总智慧。好的见地可以有助于导致好的法术技能和方法,好的方法、智慧和技能又会反过来有助于见地的提升,如此互动互补、相辅相成;(三)、世间的科学技术不过是...气质性病变的思想问题和心理精神问题是不能用科学来解决问题的,科学在这里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,要想根本解决问题必须依赖于信念体系(包括宇宙观、社会历史观、人的价值观以及总体的思想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超科学...

    杨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2941752.html
  • 耕云书笺(一)

    为人,且不能辨人;苟无现证,堪难入佛而不能度众,以乏此金刚心不动境界故。理证者,佛根本;现证者,佛心是也,亦即圣者安祥境界也。  曾一再嘱秘勿轻言者,非吝法也,圣人无不乐见人人皆为尧舜,何吝之有?盖...不失,便是真工夫,便是大修行。(一九八一年八月廿五日)   捧读来书,欢喜不已,以兄之纯诚笃信,凡吾有言,兄皆力行,宜乎根本无明已破,般若智照灼然,可喜可贺。兄今后宜熟读坛经,则安祥于中道外,更无...

    耕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4542110.html